• 青岛螺丝去哪里放生,青
  • 青岛公园可以放生鸟吗,
  • 青岛公园可以放生鳖吗,

佛法修行
您的当前位置:善缘放生 > 佛法修行 >

跨越文化差异:众生共享的美好人生

2024-04-20 09:46

多元文化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净空法师讲述(讲经小组恭敬整理)

多元文化主义

听说有些同修对我的学生很不理解,认为我不是专修净土,而是专修多元文化。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文字障碍"。

什么是多元文化?我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个词。直到我去澳大利亚参加尤里先生组织的多元文化论坛,我才知道多元文化主义。一听到这个词,再看看他们的做法,才知道这就是佛家所说的 "发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的四弘誓愿,也是《净业三福》的最后一句 "劝行者",也是《无量寿经》的最后一句。净业三福 "中的最后一句 "劝导行道者",也是《无量寿经》中的用语,《无量寿经》中说:"佛所行处,国土村落皆悉变化。佛陀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术语不同,但含义是相同的。

我们要问,"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要不要度过去的父母?佛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未来佛应该接受教育吗?众生包括很多不同的种族。你很慈悲,经常放生,甚至有帮助动物的慈悲心,但你不帮助不同的种族和宗教吗?这难道不矛盾吗?你每天读经听经,听到自己迷惑颠倒,疑虑重重,这不能怪我,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要怪就怪你自己听不进去。

在《起信论》中,马鸣菩萨告诉我们听经、读经的三个原则: "离言说、离名字、离出离心"。如果你能遵守马鸣菩萨的这三个原则,你就会通过读经和听经而开悟。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听经就会偏重于声音,读经就会偏重于文字,偏重于术语,听经就会偏重于心念。这样听经,越听越糊涂,又怎能领悟佛的真谛呢?

我一来到澳大利亚,一接触到多元文化,就意识到这是 "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包容所有不同民族和宗教的誓愿。这是谁发起的?诸佛菩萨。我们接触多元文化,弘扬多元文化,就是在践行《无量寿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无量寿经》不是听听而已,而是要变成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的准则,这才是真正的学佛。

诸佛菩萨 "随类说法",应该信基督教的,诸佛菩萨就以神父的身份出现,为他们说法;应该信伊斯兰教的,诸佛菩萨就以阿訇的身份出现,为他们说法。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宗教都有,什么民族都有。如果你还不喜欢这个宗教,不喜欢那个民族,那你就还有分别和执着,这就不是菩提心。往生的条件是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使你一向专念,但你没有菩提心,你还是不能往生。

在过去的无量世中,我们能够 "一心不乱",但却无法往生净土,因为我们没有发菩提心。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发菩提心。真正发菩提心,就是儒家所说的 "仁者无敌"。仁者无敌",有仁爱之心的人没有敌意,对敌人和债主就像对待亲人一样爱护。他只有爱,没有怨,他以真诚的爱对待人、动物,甚至植物和矿物,这就是所谓的菩提心。如果看到这些就恨,这就是轮回心,如果一心只想着轮回,那还是在轮回;只有一心只想着菩提,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道理说了几遍都觉得累,目的是什么呢?佛祖希望你早一天成佛,成佛之后广度众生。要成佛,就要有佛陀那样的心,佛陀有 "虚空一念,沙界一念",大慈大悲,无边无际。六道众生对喜欢的人慈悲,对不喜欢的人不慈悲,这不是大慈大悲,这是 "爱怜"。这不是大慈悲,这是 "爱与慈悲"。爱与慈悲还是重生之心。

我们要知道,多元文化是 "众生无边誓愿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以此言为重。如果反对,就是抛弃了 "众生无边誓愿度 "的四弘誓愿,即使日夜念佛,也是在轮回之中,永远无法成佛。

今天,我们阅读的是中文佛经。我们可以看到,把佛经翻译成各种语言,不分民族,不分宗教,帮助众生,这就是菩提心,这就是真正的觉悟。这种发心就是澳大利亚人所说的 "多元文化主义"。如果你反对多元文化主义,你就是在反对 "发菩提心",反对 "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必须忏悔,迅速回头。如果不回头,你还会有轮回心,造轮回业,这就是佛经中常说的 "可怜悯者"。

佛走到哪里,就化到哪里。

如何才能真正弘扬佛法?无量寿经》中说:"佛所游处,国中多有化人",意思是说,凡是普遍弘扬佛教的地方,众生都得到了佛的开示。这个 "游 "指的是佛陀教育的实施,而不是佛陀游历的地方。

净业三福

无论是大乘、小乘,还是任何宗派、法门,修行的基础都是 "三福净业"。佛菩萨的愿力就是 "四弘誓愿",它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我们人生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净业三福中的第一福是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诸佛菩萨都与这八个字不差分毫。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父母就是生我们这一世的人。但佛家知道,人有前世和来世。从时间上讲,菩萨的 "父母 "不是指现在,而是指现在的弘扬,"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就空间而言,《菩萨戒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就会发现佛陀所说的 "父母 "就是虚空法界中的众生。佛经》开篇偈云:"我欲了知如来真实义。"我们需要了知如来真实义,否则这一生的修学只能与佛结法缘,不会有果报。

善根

在无量劫中,我们曾经与佛结下了很深的因缘。无量寿经》告诉我们,阿阇世太子和五百大长老前世曾供养过四百亿佛,善根深厚,不可能生起希求来世的念头。弥陀经》云:"善根福德少,不能生彼国"。我们今天听到净土法门,大家都想往生,都想亲近阿弥陀佛,证明我们的善根福德相当深厚,绝不比阿姜查太子他们差。

因果报应。

我们今生能成就什么吗?善导大师说得好:"总是要遇到不同的业力"。如果我们今生遇到善缘,能够明了真理,能够发广大心,能够做到《无量寿经》所说的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么我们就会成功,就能永远脱离轮回,成佛。

跨越文化差异:众生共享的美好人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