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师 放生,圆因法师:普
  • 新站东江企石放生点(新
  • <strong>辽宁哪里放生蝎子最好,</strong>

佛法修行
您的当前位置:善缘放生 > 佛法修行 >

佛堂讲话第一辑:结期探讨与验证——揭秘念佛之奥秘

2024-05-04 09:38

第六,念佛期应寻求证明

慈悲为怀的人: 道源又说了几句打岔的话,古语有云: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念佛七天就过去了,真是无常迅速啊!生死重要的道理,只有佛教讲得最透彻。世间的学问只讲生后死前的事,这叫人生问题。至于生前死后的生死问题,则没有研究。儒家虽然也有关于生死重要性的类似说法,但其内涵的深度却不尽相同。儒家对待生死的态度,可以说是以尽孝为目的,以尽礼为方法: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死两大事,死葬最重要。孟子说:"养生不足以成大事,送死足以成大事。孟子是根据曾子的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进行比较的。一般人只讲养生,不讲送终,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儒家可以主张,送死更重要我们佛教讲生死大事,其实就是六道轮回,此死彼生,此灭彼生,沉溺苦海,头头是道!从无始以来,直到今生,我们所受的苦难难以估量!从今生到未来,仍要受无量苦!今闻净土法门,执持弥陀名号,断生死之流,渡无边之苦海,一脱轮回之苦,实在是一件大好事!然而,我们完成了这件大事了吗?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要修七圣谛呢?念佛七的目的是了生死。如何了生死?要了生死,必须达到一心不乱!因此,今天讲道的题目是 "念佛一期应成"。让我们再分三段来谈谈:

第一,求不乱性的决心:为了生死,必须求悟不乱性;为了悟不乱性,必须斗七次。然而,为什么要打七次呢?为什么不是六次或八次呢?阿弥陀经》里说得很清楚。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名,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心不乱。经中没有说六天就结束,也没有说持续到八天,所以七天的时间是按照经中规定的时间结束的。在这七天中,应当认真持名,一定会得到心不乱。然而,如何才能心无挂碍呢?达到一心不乱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所谓 "一心",就是只有一心念佛,没有杂念。所谓 "一心不乱",是指心无杂念,即不散乱。当我们一心专念 "南无阿弥陀佛 "名号,不执着于其他境界,没有任何杂念,只有一心念佛时,这就是 "一心"、"不乱 "的境界。这也是净土修行者所达到的 "清静境界"。有人说 按照这种说法,即使你是一个根基较浅的人,只要念佛七天,也一定会实现心无挂碍,不用等到第八天。可是,我已经参加过好几次七日念佛了,为什么还没有达到呢?难道我连低根人都不如吗?

佛堂讲话第一辑:结期探讨与验证——揭秘念佛之奥秘

对于这一疑问,有两种解释: 第一,之前将所有人分为上中下三根,只是粗分。如果是细分,那么上根人还必须分为上中下根、上中根和上上根。比如说,上根的人可以七天不动怒,难道就不能八天不动怒吗?达到禅定境界的人只能七天不动心,难道不能八天不动心吗?是的,不仅八天,而且很多劫。以此为例,下根仍须分为上下根、中下根和下下根。佛经中说,念佛七日,心不乱,指的就是下根和上根。如果是中下根、下下根,或者八天,或者二天、七天,三天、七天,甚至七天以上,都不一定。其次,我不怪七天不能开悟,只怪没有求悟之心。或有求悟之心,而无开悟之心。初来乍到,只是随喜功德,久而久之,便成了随波逐流。要知道,念佛七天才能开悟,不念佛七天是不可能开悟的。二、境界当下勿喜、勿惊:不能够孜孜以求,如果能够孜孜以求,那么一定有境界当下。什么样的境界呢?一是内境:不是 "理一心 "当下,就是 "物一心 "当下。二是外境,即见极乐世界庄严妙相。如《大归依经》中所说:"诸弟子不知佛身,光明妙相。愿佛现身,令我得见。我还想见到观世音菩萨、关帝以及所有菩萨。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清净庄严,光明奇妙。让我觉悟,让我见到阿弥陀佛"。当看到上述西方极乐世界和妙相时,就意味着一个美好的境界出现在眼前。境界有两种:相似的境界和有差别的境界。首先是内在境界:勤念佛号时,妄念顿消,清净心现前,念了一个小时佛号,才发现只是一小会儿!这就是 "一心不乱 "的境界。但第二次念佛,这种境界就不来了,这是相似的境界,不是有差别的境界。这是相似的境界,不是有差别的境界。如果是有差别的境界、有人说:"看到佛像或莲花,不就是魔界吗?

对此有两种解释: 第一,根本不存在魔界。因为净土宗是 "有为法门",修念佛法门的人从有为法门入手,初发心时就求见圣相,直到见到圣相,正是以果报因。既然这是因,这是果,因果相应,何来魔?这与禅宗不同,禅宗修行人,从 "空门 "入手,初发心,即扫一切相,把佛相法相,都一扫而空;不求佛与佛现前,因果不相应,结果无因,非魔又如何?所以禅师嘱咐弟子:"参禅者,要把慧剑、定剑,佛来佛斩魔!魔来,佛斩之!这就是我的意思。第二,可能有魔。魔有两种:一是我们所见之相非所求之相。例如,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佛的相貌,那么突然就会出现一个美女。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七宝楼阁,那么我们突然看到的是一座水泥房子。我们追求的是一朵大莲花,却突然出现了一辆小汽车。如果因果不对,决定是 第三,大事就是最后的成就:只有了生死才算是大事,只有佛教才讲了生死,前面已经简单讲过了。佛陀在世时,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部。他所讲的只是告诉众生生死轮回的痛苦事实,并指导众生解脱生死的方法。佛教分为大乘和小乘,小乘侧重于个人对生死的了悟,大乘侧重于众生对生死的了悟,这是大乘和小乘传承中唯一的大事!如果我们学习了佛法,却还不知道生死的真相,那么我们就还没有学习佛法。或者,如果我们 "知道 "真相,却不愿意觉悟,那么我们就还没有学到佛法!不仅辜负了世尊的法恩,也悔恨了自己的善根!在这乱世之中,能够听闻佛法,能够发心修行,能够参与佛七,实在是一件幸事!在这个善因、善缘都具足的环境中,如果不完成生死大事,还能等到哪个世界去做呢?古人云:"若 话说多了就会走神,还是打起精神念佛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