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生没放好,没有钱如何
  • 放生甲鱼什么时候放最好
  • 放生田螺的真实感应图片

放生咒
您的当前位置:善缘放生 > 放生咒 >

杭州哪里放生甲鱼好一点,杭州市首部民族宗教志书《杭州民族·宗教志》问世

2024-07-25 08:57

一、昆明放生园放生金鱼

1、日前,由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编撰的《杭州民族·宗教志》正式出版发行,该志的问世填补了建国以来我市民族宗教志书编撰方面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索民族宗教文化保护、挖掘和弘扬的新途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杭州民族·宗教志》全书共40余万字,涉及到民族宗教的方方面面,包括少数民族、宗教、民族宗教事务和现代人物四篇,下限叙止于2000年,部分叙止于2005年,其中特设专篇对于在杭州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宗教界人物加以记叙,将民族宗教界的人和事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杭州市首部全面反映地方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全貌的编年体"资治通鉴"。

3、该志从研究酝酿到顺利出版历时6年有余,市民宗局充分发挥我市宗教文化研究人才荟萃的优势,在广泛查阅和综合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众多编撰者的共同努力,认真严谨地鉴别和考证,有的放矢地甄选和编辑,成功还原了1949年以来我市民族宗教的历史,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市民族宗教界的现状,将抽象化、概念化的民族宗教文化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存在,为保护和挖掘零散的、濒临灭失危险的民族宗教文化史料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人们详细地全面了解和认识杭州民族宗教状况,研究和建设杭州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参考。

4、杭州灵隐寺举行放生法会

5、2015年6月15日,杭州灵隐寺在袁浦码头举行大型放生法会,92岁高龄的继云老和尚亲临主法。法会现场法师、居士近百人,共同践行慈悲平等、普度众生的佛教精神,本次放生活动共放生鱼类物命数万。

6、上午8时,在庄严的梵呗声中,92岁的继云老和尚拈香主法,主持放生法会。广大居士善信虔诚礼拜,恭敬诵读放生仪轨,以至诚心祈愿众生皈依三宝,以亲近佛法的因缘,离苦得乐。

7、“今有水陆飞行诸众生等,为他网捕,将入死门,弟子众等发慈悲心,学菩萨行,赎其身命放使逍遥。承顺大乘经典,代为忏悔,授与三皈依,称扬十号,及说十二因缘,但以此类,罪障深重,神识昏迷,不能了知方等妙法,仰乞十方三宝威德冥加,令其开悟,早得解脱……”。法会上继云老和尚慈悲诵念法语,如法施行放生仪轨。庄严的法会中,天空细雨霏霏,宛如龙天护法在为即将获得新生的物命进行洒净,法会接近尾声,感应道交,天气也渐多云转晴。参加放生法会的广大居士善信法喜充满,纷纷加入护送放生物命江上放生的行列。

8、佛教放生基于因缘果报、众生平等的慈悲理念,更进一步倡导彻底戒杀并积极护生放生,落实于戒律并编制放生仪轨,历代众多高僧大德带动护生放生,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放生文化的意义在于践行、涵养仁恕精神、慈悲之道,如果人人都能够爱护生命、保护生命,就能从根本上消灭滥捕滥杀,对于促进生态平衡、人心良善、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9、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

10、对话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续佛教文化任重而道远

杭州哪里放生甲鱼好一点,杭州市首部民族宗教志书《杭州民族·宗教志》问世

二、上海安全的放生地点

1、韬光寺是蜀地名僧韬光禅师所建。一日,禅师辞师出游,师父嘱咐说:"遇天可前,逢巢则止。"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当他游至灵隐寺西北巢枸坞时,正值白居易(字乐天)任杭州刺史,心想:"吾师命之矣。"遂卓锡于此。

2、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吴越王重建,改名广岩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后寺以人名,为韬光寺。

3、在韬光寺顶的岩壁内,有一丹涯宝洞,相传为吕洞宾炼丹之地,吕洞宾和佛教有很深的因缘,《五灯会元卷第记载:吕洞宾道经黄龙山,值黄龙祖师击鼓升堂。祖师见吕洞宾,厉声喝道:"座傍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祖师说:"这守尸鬼。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飞剑斩黄龙,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教。祖师反问道:"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悟。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于是祖师嘱咐他为佛教护法。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祭祀吕洞宾,当地人在此建吕纯阳殿,参政郭子章为之记。纯阳殿下,又有一祠,是祭祀吕洞宾的女弟子何仙姑的地方。

4、丹涯宝洞前是观海亭,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这里是古时灵隐山中最适合观海之处,亭柱上楹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为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名句,韬光观海还是清代西湖十八景和杭州二十四景之一。

5、民间传说取韬光寺金莲池的泉水治病,效果极为灵验,因此,韬光寺的香火非常旺,在观海亭里挂满了病人愈后敬献的写有"有求必应""妙手回春"等字样的锦旗。

6、1982年韬光寺被大火烧毁后,改建为一座敞厅,名"白云深处"。

7、2003年12月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移交杭州市佛教协会管理,2006年起整治修缮。

8、沿韬光径向上,偶尔透过树叶看到寺院矗立在悬崖之上,已叹为观止,待到走进韬光寺,却发现在这悬崖峭壁之间竟然隐藏着一座园林化寺院,融池泉亭台于山川沟壑、茂林修竹之间,游人沿着曲折石阶向上攀登,有移步换景,豁然开朗之感,不得不佩服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韬光寺建筑的整体结构大致符合"一正两厢"的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却又根据山体的走势而有创新。其中轴线底层是大雄宝殿,中间是法安堂,最上层是吕纯阳殿和祖师殿,为寺院主体建筑,多为两层通透式结构,通过各具特色的雕刻门窗,把室内和室外融为一体,裸露的青砖,白色的墙体和枣红色的门窗,和以黄色为主色调的传统寺院相比,别具一番风味。中轴线左边为茶院和僧寮,游客和信众可以在茶院一边饮茶,一边欣赏西湖美景。沿大雄宝殿右拐,是韬光寺最美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江南园林。前面是大名鼎鼎的金莲池,传说韬光禅师在此引水种金莲,左边是一瓯亭,右边是诵芬阁和观音殿。诵芬阁是一个隔景式建筑,穿过诵芬阁,再经过一座小桥,才能到达观音殿,营造出一种纵深的距离美,观音殿为一重檐六角楼,建筑在一个水池之上,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和琼楼玉宇。现在韬光寺的法安堂二楼扶廊是整座寺院最佳的观景台,游人站在这里,脚下是一层层形状各异的亭台楼阁,远方是群山环抱的西子湖,令人心旷神怡。

9、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法镜寺后之莲花峰东麓,是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中所言“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三丈许,由三块天然石灰岩组成,石上镌刻“三生石”三个篆字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的由来。

10、三生石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代袁郊的传奇小说集《甘泽谣》里,后又被收录进《太平广记》中,到了北宋,曾二度出任杭州地方官的东坡居士根据这些素材作《僧圆泽传》,明朝张岱把这篇文章编入他的《西湖梦寻》,而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则以这个故事为引子,讲述了《明悟禅师赶五戒》的故事,另外明朝周楫的《西湖二集》,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卷十三之《三生石迹》以及陈树基著《西湖拾遗》中对此都有提及,特别是曹雪芹的不朽名篇《石头记》(《红楼梦》),其书名即源于“三生石”的传说,书中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写道:“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正是这神瑛侍者和修得人形的绛珠仙草下凡引出了一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宝黛爱情悲剧。


参考资料